从海上撤退,船队一定会途经“琅琊”的沿海,早日攻下起码能知道越王勾践到底是不是从海路逃走。
所以“琅琊”对原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拿下的目标,别说周边沿海就“琅琊”这边有一个天然良港的事实了。
原国海军?智瑶在登极之前就选定“舒州”为造船基地,一开始只是研究,定型一款就生产几艘,接着再继续改良换代,不去追求水军的规模。
时间已经过去那么多年,大的进展或许没有,造出能够在近海平稳航行的舰船则是必然。
吴国都知道攻打齐国可以水陆并进,智瑶又怎么可能忽视水军对攻打越国的作用?
现如今,原国可是有一支大船四十余艘,中等船只近百的水军,他们没有发挥的机会,长期在后世称为渤海的沿海一线训练。
所谓的大船有多大?长四十八米、宽十二米、吃水深八米,甲板之上只有船尾的旗舰室一层,船舱内分为两层,船桅则是只有一个,总的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。
之所以称为水军,不是无法离开近海,说白了就是还没有历经海战的检验罢了。
这一次,原国水军倾巢而出,取决于到底表现得怎么样,堪用就等着扩大规模再去倭列岛抓野人挖矿,不堪用大概就是维持这样的规模。
当前什么时代,去倭列岛做什么?不是说去抓野人挖矿了嘛。
一个国家想健健康康,不光农业生产要抓,商业也不能忽视。
诸夏历来就是个缺铜矿的地方,倭列岛那边是没有多少铜矿,但那边有全亚洲最大的银矿和金矿。
派一支军队过去,把矿产勘探出来,再死命抓野人挖矿,原国要提前进入到金、银、铜三本位的金融体系了。
别说有产出,哪怕是没有产出,不用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去霍霍倭列岛,智瑶也会乐意,尤其是还能对水军有锻炼作用这一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