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,智瑶拿这个为理由认定应该普天同庆,给予原先的有功之臣进行赏赐,普通黎庶也分得雨露。
怎么个普天同庆法?智瑶的做法就是赐田,给贵族和黎庶赏赐土地,贵族得到的肯定会比较多,黎庶必然是比较少的。
没有办法的事情,贵族手头上的人手比较多,土地到了他们手上,开垦的难度比较低。
普通黎庶一般一个家庭也就三五人,多一点能够有十来人,给予超过他们所能利用的土地会成为负担。
之所以说负担,原因在于原国对收税进行了改革,不去设人头税,以拥有的土地多寡进行收税,同时制定了十税一的商业政策。
因为时代遗留的问题,纳赋抵消缴税肯定要保留,只是怎么个抵消方式进行了细化。
“‘黄父’出胥、皂,大原不缺基层,权力可下乡。”智瑶最满足的就是这点。
智开笑着捧跟,说道:“‘黄父’出胥、皂,两宫出将、宰,此乃父亲不朽之业。”
春秋的早中期,凡是有抱负的人,他们无一不是奔着“不朽”而去。
什么不朽?就是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真正做到的人极少,公认不朽的人物也就一位管夷吾。
就是辅左吕小白完成九合诸侯的那一位管仲,他一直到两汉都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,后面的朝代为什么被取代,要问儒家了。
春秋时代跟不朽挨上边的人,还有赵鞅、智罃、赵武、中行偃、晏婴、子产,再来就是强行碰瓷的师旷。
智瑶用怪异的眼神看了一眼智开,纳闷地想道:“这孩子最近怎么一直拍马屁啊?”
之前,智开还说智瑶能比肩三皇五帝,固然在一些行为上是挨上了些许,问题不是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吗?关起门来说说也就罢了,传出去不免要被骂狂妄自大。
如果不算武功的话,智瑶做的那些事情,包括“发明”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