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晋国的那一部分。
可是,智氏的统治范围并不止原来的晋国,一开始包括了仇由、中山国和齐国的半壁江山,并且也吃下了秦国的三分之一疆土。
再后来,原国吞并了齐国,再将卫国以及郑国灭掉。
由于智瑶不是“始作俑者”的关系,再来也没有对晋室斩尽杀绝,坏名声方面肯定会有,只是真没有到人人喊打的地步。
这是智瑶爱护名声吗?有一些,更多的是想要保证国祚能够绵长。
后世的很多王朝存在时间难以悠久,除了当权者自己作的之外,其实跟“生于不义,死于耻辱”有关。
一个王朝的诞生还是污点少一些,怎么都能使得更多人的怀念,起到一些阻止野心家的作用。
当然了,轮到国祚真要灭亡的那一刻,该亡还是会亡,只是留存更多的好名声说不得能留存一些王室后裔?
讲真话还有一个智瑶害怕的因素,有野心有抱负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,尽量爱惜名声则是不想跟秦帝国一般,闹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。
能做的智瑶都会做,有没有效果,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。
韩庚并不知道只是提到一个代国会让智瑶思考那么多,见智瑶一副思考的模样,忍了很久才问道:“出兵王畿,需以兵力多寡?”
智瑶答道:“卿可自决。”
怎么给周王室举行最后的送葬?智瑶从一开始的意见就是别闹出什么大动静。
姬周取代殷商的过程缺了光明磊落,充斥各种阴谋不说,一个偷家的定义总归是少不了的。
成为天下共主的姬周在一开始其实也没有多少实权,要不然也不用对殷商后裔以及其他异姓诸侯玩那么多手段。
姬周真正开始拥有治理天下名份是在周公旦的努力之下,也就是立下周礼来约束天下诸侯。这个也就是历史给周公旦那么高地位的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