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从李元芳开始 > 第七百四十八章 “全义勇”林冲的义勇军

第七百四十八章 “全义勇”林冲的义勇军(4 / 5)

…护我家园!”

且不说皮室军的尸体摆在这里,无形中也证明了辽人并非不能战胜,就算没有这份刺激,众人也勃然大怒:“跑?我们的家在这里,根在这里,能跑去哪里?”“官兵早就不管我们了,我们以前就是自己保护村落,现在更能杀辽狗!”

“杀辽狗!!”“杀辽狗!!”

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的演讲,也没有过多的煽动,众人已是群情激奋起来。

这些乡兵的军械和训练,不能与正规军相比,但这份精气神,让李彦默默点头。

自古一统,往往是由北至南,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北方常年受到外族的侵袭,在一次次的对外作战中,养成了彪悍善战的民风。

这些沧州的乡兵就能看出,他们的战斗意识极为坚定,因为退无可退,身后就是自己的家乡,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,必须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!

当然,南方战事少,老百姓的日子也不会更好过,因为那里承担的苛捐杂税也更重,“不举子”的现象大部分集中在南方,生下儿子来就淹死丢弃,正是为了逃避人头税丁赋的沉重负担。

大规模杀子的行为在古代都不多见,一般发生在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的时期,也就是宋朝,由于承继了以往各朝的苛捐杂税,还增加了许多敛民新法,即使是没有灾害与战争动乱的阶段,仍然出现广泛的“不举子”现象,甚至演变成杀婴习俗。

士大夫们都看不下去了,“不举子之俗伤绝人理”,加以严厉斥责,要求朝廷严刑禁止,这其实是屁话,“民为身丁钱,至生子不举”,不改变赋税结构,单靠对那些丢弃溺死孩子的父母行刑,根本毫无作用,事实上朝廷也采取多种措施,但不举子风俗并不见好转,许多地方还愈演愈烈。

李彦在汴京时,觉得汴京百姓生活压力大,在醉生梦死的繁荣之下,是人口的极度拥挤,房子买不起、教育资源不公、权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