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度,而是不顾他的死活。
直到李治临驾崩前,握住他的手说道:“年少高位并未好事,朕最后还要对不住你……”
或许依旧是帝王心术,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有几分真情实意了。
李弘登基后,开始有意压着李彦的官职,为的就是徐徐图之,来日方长。
可这回灭了吐蕃,连带着之前灭新罗的功绩,回去后是不得不升了。
否则中下层不明所以的人,会觉得特意打压有功之臣,所以朝堂中又涌现出一批疯狂捧他的人。
官场历来都是如此,说你好话的人,不见得是帮你,说你坏话的人,也不见得是害你。
李彦悠然道:“徒儿曾经听说,权臣篡位,总有一套流程。”
“第一步,都督中外诸军事,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、相国总百揆。”
“第二步,剑履上殿、入朝不趋、赞拜不名。”
“第三步,封王、加九锡。”
“这三步多少带点调侃,但事实也确实是,一旦到了赏无可赏,进无可进的地步,再往看就剩下九五之尊的宝座了,到时候哪怕臣子自己没有那个念头,身边人也会推波助澜。”
“当然,绝大部分情况下,臣子自己就会忍不住,贪婪是一回事,还要处于猜忌中,臣子会想我如果不提前动手,皇帝肯定会对我下手,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!”
“这种种患得患失,都是臣子的权力膨胀到威胁皇权的地步后,必然引发的事情,接下来就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!”
哑叔对此再有发言权不过,缓缓写道:“你既然这么清楚,为什么要亲自灭了吐蕃呢?”
李彦想了想道:“圣人视我为友,而我也尽一份臣子之责。”
实际上,他对待皇帝,无论是李弘和李治,表面的态度是一致的。
对李弘有真心,创造真气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