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口,就觉得有些腥腻,将杯子放下道:“此地苦寒,我之前还大病一场,大郎也要注意啊!”
李敬业点点头:“多谢茂之关心,此番乃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,我可不能因病缺席。”
李迥秀目光闪了闪,正好开启话题:“大郎来得正是时候,昔日老国公灭高丽,勋书册府,如今大郎灭新罗,威振殊俗,将门所传,风烈犹在,实乃佳话啊!”
李敬业大为舒坦,立刻问道:“如今辽东局势如何了?”
李迥秀道:“新罗高官的情况,基本被内卫摸清楚了,其中有心向我大唐的,与新罗王争权夺势的,还有名不副实的庸才,统统不足为虑!”
“更可笑的是,那新罗王为求虚名,居然散布谣言,说高丽王族与他们乃是同源,百济也全属三韩,弄得两国遗民群情沸腾,我看新罗之地取之简直易如反掌!”
“可惜郭校尉畏首畏尾,强行约束我等……”
李敬业终究是李绩的嫡孙,不可能说出那种给我三万精兵,我就能灭了新罗的话,听了郭元振的所作所为,倒是微微点头道:“郭校尉所为,倒是老成持重之举,我祖父也屡屡告诫我,用兵当为虑胜先虑败,慎之又慎,不可有丝毫大意!”
李迥秀仔细打量了一下他,身体前倾,凑了过去低声道:“大郎,我等的功劳,会被这份老成持重给挡了啊!”
李敬业瞳孔微缩,沉默下去。
勋贵子弟接受的都是最高等的教育,或许性格上有缺陷,但内心深处也不是不清楚,如今内卫采取的是最稳健的战术,照这么打下去,一定能以最小的代价,获得最终的胜利。
但问题在于,按照这样的法子步步为营,一波推平,他们这些人能立下的功劳,就极其有限了。
当个人功劳与国家功业相冲突时,如何选择?
李迥秀见他沉默,而非呵斥,心里就有了底,话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