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普等到时机成熟, 缓缓开口道:“李正使,我有意效仿唐国言官,在吐蕃设立御史一职, 你以为如何?”
李义琰回答:“赞普圣明,御史掌纠察朝仪, 以卑参尊, 有肃政之用, 实乃朝中要职,必不可缺。”
赞普虽然早已了解, 但还是禁不住称赞起来:“以卑参尊,百官但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,都会遭到御史弹劾, 真是好制度!”
大赞之后, 赞普又凝声问道:“可权臣当道, 想要以御史之位遏制其权力, 又该用何手段压制呢?”
李义琰抚了抚须。
他也经历过李治被长孙无忌掌控朝局的时期,再加上中原王朝历代也有不少被权臣架空的天子, 倒没什么瞧不起对方的。
只是作为大唐正使,该摆的架子绝对不能少。
沉吟了半响,李义琰才淡然道:“在我天朝, 御史不仅监察百官,对于圣人之过, 也能劝诫。”
赞普惊了:“连唐皇都被御史管辖?”
李义琰摇头:“圣人至高无上,自然不可能受御史管辖, 只是御史能对圣人加以规劝,历代明君虚心纳谏者, 如先帝与文贞公(魏征),君臣相得,始有贞观盛世!”
赞普露出感兴趣的神色:“愿闻其详!”
李义琰将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佳话一一道出。
李彦在旁聆听。
李义琰同样是直言上谏,一心为公,连李治颇为敬重,对于魏征自然大为认可。
而李义琰也非一味吹嘘,十分公允的道:“先帝太子谋逆, 文贞公生前推举的两位宰相之才都随之造反,先帝一怒之下,将自己给文贞公立下的碑推倒,后来灭高句丽未成, 念及文贞公劝谏的好处,又将碑重新立起,文贞公也有识人不明之过,实乃先帝包容,不予计较!”
赞普深感佩服:“如此胸襟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