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福王离开旧京北上就藩时,裕王就和柴晏差不多的年纪。
裕王柴冀的母亲出自中原孟氏。世家出身的女子知书识礼,恪守本份,可在皇帝眼中却难免觉得古板乏味,孟淑妃虽然位列四妃,又诞下皇长子,可却不得圣宠。
也正是因此,年少时的裕王沉静内敛,少年老成,无论对谁皆是温文尔雅,谦和有礼,孟淑妃更是求了孟家帮忙,请了隐居的当世大儒苏文渊来教导他,正是因为苏文渊的关系,令高宗对这个皇长子的态度也大有改观,让他先后在两三个衙门里观政历练。
因此,至今为止,很多老臣都认为,如果高宗没在晚年得了幼子,这大魏朝的皇位十有八、九便是柴冀的。
即便如此,高宗对待柴冀的态度也是不同的。
大魏对于宗室的爵位有递减的规矩,就如福王的封号,也仅为一代,他的嫡长子只能封郡王,其他几个儿子则要等着皇帝的恩封。
而高宗临终之时,却留有遗命,给了柴冀世袭罔替的封号,虽然这是借新帝之口施恩于柴冀,但是明眼人都知道,这是高宗一早做出的决定,不过就是要让柴冀感念新帝之恩,一不反,二不争,三不落井下石。
柴冀也的确不反不争不落井下石,无论是对六岁的柴昱还是四岁的柴奂,柴冀俯首称臣,安守一隅,远离朝堂。
福王在心里冷笑,柴冀忍耐了两任小皇帝,到了第三任,八岁的柴冉登基时,柴冀终于不想忍了,他养精蓄锐,蛰伏已久,昔日沉默内敛的皇子一飞冲天,与自己的侄子争夺天下。
福王呼出一口浊气,胸口却依然郁结。
他打量着眼前的柴晏,少年正值最意气风发的年纪,神采飞扬,倨傲狂妄。
柴冀娶的亦是出自中原名门的江氏,据说江氏写的一笔好字,在闺阁之中颇有名气,当年孟淑妃千挑万选,才为儿子娶了江氏为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