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122毫米榴弹炮,ml-20型152毫米加榴炮,甚至是b-4型203毫米榴弹炮,甚至愿意搬空苏联武器技术的所有库存。
然而,这不现实。
所谓的技术援助并非无限额度,单论武器技术的援助范畴,恐怕能够覆盖轻武器体系便是天花板,最多能给75毫米口径的野战火炮。
那么,一个问题由此诞生。
军工局当前已构建完整的轻武器体系,统一采用7.92毫米弹药,是否需要7.62毫米弹药标准的苏式武器?
答案显而易见,并不需要。
步枪为中正式,机枪有zb-26捷克式+马克沁中口径重机+仿m2大口径重机构成打的武器体系,何必引入苏式武器融入自身?
要知道,军队所装备的制式武器种类越少越好,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后勤供应的压力。
单论轻武器方面,苏军和八路军最新构建的轻武器体系并没有过多的性能差距,只能说各有千秋。
就拿最主流的制式步枪水连珠和中正式对比,两款主力步枪综合性能处于伯仲之间,谁也没有压倒性的性能优势。
而在机枪体系方面同样如此,苏联装备的dp-28对标zb-26,中口径重机均是马克沁-08的仿制款,各有特点,各有优势。
“李局,你觉得苏联援助的各类武器技术上限在哪里?”庄前鼎转头看向李强。
李强摇头回应道:“以各类轻武器为主,最多中口径迫击炮或者七十五毫米野战火炮,且是一战左右的老款火炮。”
“余华,你呢?”庄前鼎看向余华。
“最多涉及中口径重机枪,例如马克沁mg08仿制的重机枪,他们不会给火炮技术,因为在苏联看来,制造火炮身管所用的炮钢材料我们无法生产。”余华摇头,给出更为悲观的上限:“还有,能给的武器技术数量也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