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赫提出的两个命题确实正确,但……他也搞不定,不过欧拉将哥德巴赫两个命题合二为一,给出了全新的版本,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,都是两个质数之和。
在座专门研究过哥德巴赫猜想的人都知道,现在的哥德巴赫猜想,一般采用的都是欧拉版本,而对普通人来说,哥德巴赫猜想最抽象和最难理解的地方就是——1+1。
很多人看到这个1+1之后,下意识就会得出1+1=2,这群数学家真是吃饱了撑的,没事干,这么简单的数学题还不会做。
还有些学了一些皮毛的人,向周围的人宣扬,学生是学1+1=2,学者研究为什么1+1=2。
实际上,这些全是错的,1+1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简称,并不是要证明1+1=2,而是要证明: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总能写‘1’个质数+‘1’个质数的和。
这才是1+1。
《数学的魅力》上面写了,当年哥德巴赫猜想一提出,原本风平浪静的数学界,瞬间被哥德巴赫这锤子给砸懵了,无数人满脸懵逼,自此掀起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浪潮。
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现阶段总共有2个途径,一个就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殆素数,另外一个是例外集合,至于后世的三素数定理和几乎哥德巴赫问题,还没出现。
殆素数最为直观,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进展极为迅速,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通过一种古老而经典的‘筛法’,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和,而这两个数又分别可以表示为不超过9个质因数的乘积。
这个命题简称为‘9+9’。
筛法掀起了世界数学界新一轮的高潮,数学家们立即更改主攻方向,这些人其中就包括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华罗庚。
1924年,德国数学家拉特马赫证明了‘7 + 7’。
1932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