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李佑的大唐 > 第六百零七章 童年趣事

第六百零七章 童年趣事(2 / 5)

经在地球上横行了,那个时候的人们对这种传染疾病束手无策,甚至认为是神降于人类的灾难。

不仅仅是我们国家,在国外,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、第一次攻占罗马这座“永恒之城”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、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均死于疟疾。

而在我们中国的史书上,疟疾也是一名常客。

汉武帝征伐闽越时,“瘴疠多作,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”;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,南征交趾,然而“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”。

还有就是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欢而受挫,有时竟会“及至未战,士卒死者十已七八”。

在宋人陈言编撰的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中,指出了疫疟的特点:“一岁之间,长幼相若,或染时行,变成寒热,名曰疫疟”。

古人大多认为疟疾是通过空气传播的。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,以恶寒壮热,发有定时,是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。

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,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,所致疾病较重,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。

古罗马人则认为,沼泽湿地中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,通过口鼻呼吸进入人体,引发疟疾。意大利语中的“污浊空气”,就成了疟疾的学名malaria。

当然了,到了近代之后,我们还是发现了一种药物,对治疗疟疾有奇效,就是金鸡纳树...1630年,秘鲁总督钦琼伯爵的妻子在利马逗留时患上疟疾,药石罔效,眼看就要客死异乡。

幸运的是,伯爵妻子的保健医生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会用一种树皮治疗疟疾,当地人称之为“生命之树”。用该树树皮熬药汤后,伯爵夫人最终痊愈。该树后被命名为金鸡纳树。

但是金鸡纳树并非根本良药。一是因为种植难度,金鸡纳树对生长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