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来,李世民是从基层和他父亲一起打拼起来的,所以李世民也希望李承乾能够了解这个过程。二来,李世民在历史上以善于纳谏出名,什么样的谏议他都能够接受,都能够容纳。总之,李世民是按照自己的标准,让那些老师们对李承乾进行培养的。
可惜的是,李承乾不是李世民。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容量,根本就无法接受那些大臣们无休止的直言进谏。不仅仅李承乾没有那样的容量,他生存的环境和李世民也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再说了,李世民之所以善于纳谏,其实也是要着力塑造自己明君的形象。而这对于李承乾来说。目标太高了,太难于实现了。李承乾最后造反,从某种意义上说,就是那些老师们把他逼成那样的。
但是,就算被逼成那样,又有什么办法呢?
李世民完全不敢说那些老师做得不对,不敢对那些老师说,我这个儿子抗压能力太小,你们别太使劲了。也就是说,李世民就算发现他的办法错了,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。所以,他感觉到了绝望。
当然了,也是李佑的精神一说让李世民感觉自己做错了,他认为李佑的精神一说,其实有些道理,是自己将李承乾给逼成这样,所以李世民很是自责。
二就是有点更加的痛苦了,因为李世民发现其实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带坏了。
李世民发动“玄武门政变”,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。
这件事,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,都是一件让人不齿的行为。李世民当然知道他这个行为是招人诟病的,所以,一生都在致力于洗白这一点。
李世民有两种方法洗白自己。一是努力团结各方,力争当个好皇帝。
他重用魏征,纳娶兄弟媳妇齐王妃为妻等等,都是团结各方的表现。同时,他努力察纳雅言,历史上的皇帝不能容忍的话,他都要努力容忍下来。
这也是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