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对话古今:我打造节目,国宝有灵 > 152 一念之间,生死之隔

152 一念之间,生死之隔(3 / 9)

远离朝堂的他,并没有想到现在朝堂上的风云变化。

新党占据优势,正在不遗余力的排挤异端。

党同伐异!

苏轼上任之后,按照惯例,是要书写一封谢表以示感谢皇帝天恩。

只不过文人笔下多惆怅,即便是这样的官样文章,苏轼也不可避免的在笔尖之下带入了几分感情。

带着个人色彩的《湖州谢表》被送入朝堂。

新党正愁找不着机会,眼见着这一份谢表之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色彩,大喜过望。

“愚弄朝廷,妄自尊大,衔怨怀怒,指斥乘舆,包藏祸心,讽刺朝政,莽撞无礼,对皇帝不忠,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。苏东坡啊苏东坡,你的死期到了!”

永远不要小看文人的笔和嘴。

这是天底下杀人最快的两样利器。

是非黑白,皆可颠倒。

其威力,不亚于十万军士。

更可怕的是,当一个派系的官员占据了朝堂之时,所引发的从众效应,让人惊心。

四十三岁的苏轼,之前赋诗作词不知多少。

文人赋诗作词,总爱在里面加上个人的意见看法,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。

苏轼也不例外,事实上,他也是一改五代浮华之文风,主张清新俊逸,有感而发。

因此,新党要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,太简单了。

就好比现在语文考试做阅读理解。

我家门前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还是枣树。

怎么理解?

如果是学生这样写作文,老师肯定嗤之以鼻,只说是啰嗦累赘。

直接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不就行了?

当然,鲁迅先生这样写自然有他的用意,只不过他不曾明说,因此后人也只能够连猜带蒙。

至于正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