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教齐平打他。”
当初,她去校场射箭,也是比不过旁人,就找了齐平去助拳。
众监生无语,心说打人可还行,一人忍不住说:
“若是比较诗文,齐诗魁自然可以,可这是对弈。”
安平面露不快,瞪眼道:“齐平也会下棋的。”
有人惊讶:“是吗?”
安平骄傲点头:“他跳棋下的很厉害的,我都下不过他。”
……
后院。
敞开的内堂中,气氛沉重。
国子监祭酒袁梅、华服俊朗的景王爷,以及神情疲惫,却还是强打精神过来的宋九龄皆围坐堂内。
视线投向约莫五十岁,气质儒雅,头戴方巾的程积薪。
程积薪,供职于翰林院,乃清贵之一,然而他最大头衔却非翰林,而是帝国大国手,围棋第一人。
而此刻,这位大国手却正低头凝视手中一张张棋谱。
那是京都棋院抄录来的,包括范天星最早下的二十盘,以及最后与宋九龄的那一局。
皆抄录于此,标记序号。
任何棋手下棋都有自己的风格与路数,优势与缺陷,而想要了解这些,除了与之对弈,另外一种方式,便是分析对局。
程积薪作为成名数十年的棋手,流传出去的棋谱无数,棋路风格也早被天下人所熟知。
而范天星这个此前“籍籍无名”的棋手,于京都人而言,却是全然陌生的。
当然,若是棋力相差较大,这点信息差并不会影响局面。
可若实力相仿,研究棋路便能左右胜负了。
这也是宋九龄第一时间,命人抄录棋局的缘由。
此刻,堂内静谧,众人屏息凝神,只见程积薪依次翻阅。
前面十几张棋谱,都是看了几眼,便跳过,到了棋院院长那张,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