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闯关东,我成了朱传文 > 第六十三章朱开山瞪着大眼睛

第六十三章朱开山瞪着大眼睛(7 / 8)

“东家,已经开始筹备,商队行商总会带着汉耀医工,这咱们汉耀的名声也已经打了出去。”的确,草原上看病难的问题可是一直存在,这其实也是小青山聚集区为何备受追捧的原因,因为这里有着医生。

历史上,我们国家其实经历了许多的困难,一本《赤脚医生》手册为何在当年拯救很多人,这就是原因所在。

基于这个因素,在冰城汉耀家属院模式开展之后,中西医的结合之下,也是也是培养了不少看小儿病的二把刀大夫。有着钱驱使,这些被汉耀称之为医工的人在很大的程度上,为汉耀、小青山在草原形象的塑造可是立着汗马功劳。

有清一代为何备受诟病,就是因为在历史上开了倒车,在医学方面也是一样。

清代的医学教育,虽然大体上沿袭宋明以来的制度,但趋向衰弱,不复历代兴盛,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家传与师徒相授成为主要教授医学形式。

当然,官学也是存在,但终究是府以上级别才会设有,专设教习所培养医官人才,是的,官方的医生都是官儿。

说来可笑,原本医者仁心的体制,变成了上升途径,清廷太医院的总部在京城,凡到院学习者,通常要经六品以上同乡官员推荐,满人要经该管佐领推荐,并由本院医官作保。

还有着条件,粗知医理,且通晓北京话,合格者方可入学,称之为医生。入院学习后,称为肄业生,但这些人哪里会为百姓看病呢……

说回如今的小青山,人看病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,这动物生病的问题又出现了。

小青山的牛马羊数量太多,在可持续化的发展规划下,栗林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,动物生病之后的大规模死去。

当然,手下的蒙古人都是放牧的好手,能提早发现的话,这些生病的动物就会被逐出群体,单独隔离起来,但是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