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另外绣花,印染,贩售,船只,票号……整个产业链下来,牵涉的人数,何止十万!
毫不夸张讲,苏州可以算是对外联系最密切的城市了。
造成这个情况也跟大明有关系。
从很早开始,朱元璋就排斥海外贸易,他恨不得把每一块田都种上粮食,要什么商人,都是农夫不香吗?
幸好有张希孟在,制止了老朱疯狂的打算。
不过张希孟也承认老朱的想法又可取之处。
因此大明虽然有专门的市舶司,但是却限制对外贸易数量。而且大明对外又严格控制价格,胡商想要见缝插针,买点便宜货,那是想也不要想。
大明不干的事情,苏州这边都接下来了,作坊疯狂扩张,大肆改种桑树,哪怕张士诚也知道粮食重要,却是阻止不了改稻为桑的进程。
豪族大户主导之下的苏州,变得越发逐利,什么都要算计好处多少。
有人觉得很难斗得过大明,所以应该纳土归降,成为大明子民,免得兵连祸结。可也有人坚决认为一旦落到了大明手里,好日子就没了,所以无论如何,也要拼了这条命,保住现有的成果。
以张希孟的耳聪目明,自然是了解了不少。
如果他不插手,按照老朱的性格,多半会力行均田,迁居大户,抑制豪强……把城里头杀了个七零八落,彻底阻挡苏州的发展进程,强行纠正回老朱喜欢的传统模式。
张希孟也很难说谁对谁错……他很想把苏州改造好,毕竟这里离着应天很近,顺流而下,堪称应天的门户。
把苏州弄好,设立市舶司,发展海外贸易,变成生产贸易中心。
只要成功了,离着应天这么近,张希孟不觉得还有哪个人会提海禁的建议。
尽管张希孟也知道海禁有着复杂的原因,但是他不想失去向海外发展的机会。
苏州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