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大明第一臣 > 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

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(5 / 6)

在思量,他突然想起一件事,“张先生,你说过,这学堂以后要广收普通人家的子弟?可有此意?”

张希孟道:“确实如此,臣的意思这所学堂,应该面向整个国家,招收天下英才,不拘出身,只要有真才实学,都可以进入学堂。”

朱元璋笑了,“当初朱熹怕是也标榜广揽天下英才而教之啊?”

张希孟呵呵一笑,“话虽然一样,但做起来效果却是迥然不同。我们有完备的官学体系,能保证充足数量的平民子弟入学。就比如眼前的这座学堂,下面会设立蒙学,小学。周围的子弟,只要从五岁开始,就可以进入蒙学,先从识字开始,然后学习简单的文字运算,写文章,了解天下……其实平民百姓之所以生生世世,都没有出头的机会,是他们根本看不见路在哪里,就只能无奈受穷。这教育亦是富民救民啊!”

老朱听到这里,终于深深吸口气,“果然如先生所言…均分田亩,救济斯民……在均田之上,还要加上一条兴学才行啊!”

老朱突然想到了什么,“救济斯民,救济斯民……先生,这座学堂就叫济民学堂吧!”

张希孟一怔,也只有点头称是,“主公高明,济民学堂,确实极好!”

其他众人也都跟着齐声赞叹,果然是不错!

消息很快传到了外面,随同来的这些人,也都为之一振。

不只是济民二字,而且张希孟的另一番话,更有吸引力…他要在学堂之下设立蒙学,小学,让周围子弟入学。

也就是说,凡是得到周围田亩的有功之人,家中的子弟都可以入学。

虽然下面的济民蒙学,跟济民学堂不是一回事,但济民学堂的教师们,也不能让济民蒙学水平太差, 而且这些教师子弟,或许也会进入其中读书…所以不管怎么讲,就算是遍地兴学,也会因为区位,经济,人员,传统……呈现出天地之别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