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,以文弱之躯,跋山涉水,不辞辛劳,不计生死……就是想真正为了恢复中华做出贡献,弥补半生侍元的过错。
他们现在所出的地方,十分偏僻,能得到外界的东西不多,便是张希孟的最新文章,也不够完整。
这样刘伯温如何能忍?
别的都能通过打仗缴获,唯独这个不行。
不光是他期盼着,还有不少开始读书识字的苗族少年,他们也急需这些东西……读书识字,为的就是明白道理,而张相的这些文章,就代表着至理。
朱元璋心中感叹,他也不得不承认,张先生给自己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,正因为张希孟的存在,因为这一整套主张,才让他脱胎换骨,和陈友谅、张士诚之流,彻底区分开。
当然了,就算有好的主张,没人愿意执行,那也是不行的。
甚至可以说,只有落实下去的主张,才有意义。
从这个角度上看,张希孟和朱元璋是互相成全。
我给你理想,你帮我实现。
配合默契,天衣无缝。
朱元璋果断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,准备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。
消息传下去,很快就有人主动响应。
高启、张羽、徐贲,这几個著名的才子,都愿意主动前往。
另外又准备了几十个木箱,里面堆满了书籍文章。
而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,这边又征调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,也随着同过去,把文化送入苗寨。
值得一提,高启等人准备出发,去传经布道。
另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项更危险的事情,那就是前往江州,面见陈友谅,把这顶白帽子给他送过去。
这个年轻人身形高大,形如病虎。
正是姚广孝。
“果然是少年虎胆,只不过你的身份还是太低了。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