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师找到寡人,意欲联合我们魏国一起攻荒,异族十万大军从西陇山脉向荒国漫灌,我魏国遣大军主攻西陇关。若能攻下,则关西之地,双方各凭本事,谁得到就是谁的!诸位爱卿怎么看?”
话音刚落,兵部尚书便上前一步:“陛下!我魏国长年征伐,硬撼齐楚荒三国,虽心气悍勇,却也疲累不堪。如今急需一场势如破竹的大胜,以壮士气。西陇关地势险要,只要攻陷,荒国诸城便是一马平川,理应做好长线征战的准备,趁着破关荒军士气低迷,连拔数城!”
户部尚书当即应道:“臣附议!百年征伐,我们大魏国力多年未增,国库远不如开国之时充裕。同时与齐楚荒三国为邻掣肘颇多,若是能少一国,军费开支便会大大减少。臣认为,此战势必要永绝后患,理应充分调军需物资至西陇关,一举打垮荒国。”
一人说士气。
一人说国力。
提出的建议却是分毫不差。
都是这场仗一定要打,不但要打,而且是一鼓作气灭掉荒国。
毕竟这些年,魏国的情况实在太难了。
二十年前,荒国虽然站据西陇关,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阵异族的战场,对魏国的威胁实在有限。
那个时候,魏国还能专注对阵齐楚,兵力还算游刃有余,国库支撑得起,还能时不时地从齐国抢一些东西。
不过自从荒国把异族赶出国门,西边就不是那么安全了。
一开始那几年,荒国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发展国力上,侵略性出乎意料的小。
但自从荒国百姓能够吃饱饭,就立刻动了东出的心思。
齐国资助荒国军费,荒国军队悍勇无比。
搞得魏国不得不征兵,分出精力去对抗荒国。
这下,对齐国造成的压力也小了很多,东西抢不来了,大量男丁入伍,民间农业工业劳动力流失,税收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