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没有比荀彧来的好多少。
这种从根本上观念的改变实在是太厉害了。
原本书写一本书册的时间,现在他们就可以直接刊印出数百册!
就算是算上前期的准备工序。
只要书册所需要的数量足够大。
平均到每一本书上消耗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。
而正如秦羽之前所提出来的想法一样。
他现在在做的事情,根本就不是想要将天下的经典全都誊抄一遍。
他现在想要做的仅仅只是教材而已。
一个能够教人识字明理的教材而已。
这些教材肯定是初级的,而且是需要大量刊印的。
荀彧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也是能够想到。
一旦到了那种要誊抄天下所有经典的时候。
这种刊印的方法其实也并不见得就会比手工誊抄快多少。
但是谁又能保证。
在那个时候,这位南阳圣人不会拿出另外的一种办法来促成此事?
荀彧越是思考,他的呼吸就越是急促起来。
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这个棘阳县境内人人捧着书册读书的场景。
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人未来三五成群,汇聚在一起,用一本书册来共同识字,明理的场景。
到了那个时候,人人明理,人人识字。
这棘阳城中,又会变成一种何等的气象?
天下间不断的有慕名而来的文士。
被开化的普通人中也会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颇有智慧之人。
倘若将棘阳城也看做是一个与他们颍川荀氏一样的世家。
那么荀彧都已经几乎能够看到。
就在不远的将来,这个世家肯定能够超越荀氏。
就算无法超越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