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1635汉风再起 > 第二七九章 齐国的文治

第二七九章 齐国的文治(5 / 7)

启蒙,就永远不能从精神上进入近代(或现代),更不会有民族和国家的进步。一个未经启蒙的国家和民族,即使物质上实现了近代化,其精神也停留在黑暗的中世纪(或愚昧时代)。

不过,在齐国境内,所有的文化,所有的思潮并非都可以不受限制的传播和扩散。在内阁政府部门中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机构--民调处。这个部门除了有反谍功用外,国内任何言论和书籍出版也都会受到它的审查和监督。但凡有反对国王、反对内阁、反对齐国政权统治的合法性,以及有扇动暴力反抗的言论和书籍,都是被严厉禁止的,甚至会被逮捕和审判。

自古以来,权力与知识就是对立的,权力是野蛮的垄断的封闭的,知识则是文明的分散的开放的;权力来自暴力,但权力的合法性却来自知识。“人民一思考,皇帝就紧张”。思想从来没有远离过政治,早在印刷书诞生之前,就已经有了图书审查;文字与“文字狱”的历史一直难分彼此。

齐国虽然没有秦皇的“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”的焚书坑儒之暴行,也没有我大清“避席畏闻文字狱,着书都为稻梁谋”的滥造文字狱,更不曾有“清人纂修《四库全书》,而古书亡”的恶劣行径,但多多少少会对民间舆论进行把控,积极主动地掌握“主流意识”的宣传。

“此乃邸报?”黄宗羲从方以智手里接过一份报纸,好奇地打开。

“这是我齐国文教部主持发行的《大公报》。”方以智解释道:“此报,每旬发布一期,传诸于汉洲本土和各海外领地。其中,主要刊印境内外各类重大时事,以及本土和海外领地最新发展情况,甚至还有不少普通民生琐碎小事。如此,使得国中百姓对天下大事,都能有初步了解和获悉。”

“《大公报》?”黄宗羲看到这份四开的报纸题头几个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“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是为大公。”

报纸上的内容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