队中的其他战舰就要立刻将帆向调整到与旗舰一致。这样一来,舰队中的各艘舰船就会与旗舰的风力相同。
但舰队规模越庞大,控制它就越困难,执行队形变化的时间也越长。因此,转向时,每艘船是先调整船头还是先改变风帆方向或一并发生,都必须有严格的规定。这对每条舰船而言,都是严峻的考验。而要做到这些,就必须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战斗训令,并严格执行。
在17世纪早期,侧舷射击战术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造船技术与武器的变革。尽管当时的战船侧舷摆有大量火炮,使用侧舷射击应该还是最合理的策略。但当时的海战依然跟16世纪早期一样,舰队排成横队就是战斗队形,主要进攻方式还是发射舰艏的火炮,进行一对一的单挑,然后接舷登船作为结束。
即使在去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英荷战争,荷兰人也经常在海战过程中采取突入英国舰队,以接舷靠帮的方式,然后发起登船攻击,最后夺取敌人船只。至于真正的线列战术运用,还要到1653年双方之间发生的波特兰海战中,并且也是在英国舰队不经意间才使用这种战术。
英国舰队利用自己的火炮上的优势,把船排成一排,用侧舷的火炮和荷兰人对射。荷兰人虽然精于混战,一直想靠近英军舰船登舷作战,但在对方炮火的打击下无法如愿。
齐国海军在齐天的提点下,可能是这个时期最早将线列战术运用到实战当中,三年前的第二次汉荷战争中,安汶海战、古邦海战,以两艘战列舰为主力,排成一列纵队,分别以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的方式,展开对荷兰舰队的线列炮击,凭借着己方专业战舰凶勐的火力,几乎就在第一轮战斗中,就击垮了荷兰舰队的战斗信心。
如今,又经过数年的演练,齐国海军已基本将线列战术运用的轻车熟路,即使是只有两三艘战船的小规模舰队,也能在海战发生时,积极主动地抢占t字头位置,将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