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谱牒中所录不会有误吧?”
“韦妃乃是朕的生母,难道这天下还有谁能比朕更清楚此事吗?”赵杦愠怒道,“慈亲生于元丰三年,这岂能有假!”
“是是,官家当然不会有错。”汪伯彦道,“定是那谱牒所录有误,微臣这就前去勘误。”
“不急。”赵杦摆了摆手,心里道,这汪伯彦果然识时务,领会能力也够快。
“此谱牒曾破金人劫走过,多半是被金人篡改过了,多有不实之处。”赵杦接着道,“汪卿可先对照校订,然后把旧册烧了吧。”
“圣上圣明,此册经过金人之手,必是有误了。”汪伯彦道,“官家尽可放心,微臣自当尽心校订,不负圣恩。”
“嗯。”赵杦满意地点了点头,又道,“那汪卿你看,该给朕的母妃一个什么尊号为好呢?”
“嗯......”汪伯彦沉思了片刻,“臣以为,不如尊其为宣和皇后,不知官家意下如何?”
“宣和皇后?”赵杦眉头一皱,“汪卿的用意何在?”
“回官家,这宣和乃是太上皇曾用过的年号,取宣和之号,不正是官家的生母应得之名吗。”汪伯彦回道。
“嗯。甚是。”赵杦点了点头,随即又道,“那为何不直接尊为太后,而是皇后呢?”
“尊为皇后,乃是因为太上皇尚在,以此亦可彰显官家未忘父恩,犹尊父皇之名,实乃忠孝之君啊。”汪伯彦道,“当然,先尊为皇后也还有他意?”
“还有何意?”
“微臣以为,先尊为皇后,也可视为试探之举。可先看看群臣和天下的反应。”汪伯彦道,“若是异议不多,到时再择日尊为太后亦是水到渠成之事。”
闻听此言,赵杦频频点头,“汪卿果然是个仔细周全之人,朕没有看错你啊。”
“官家过奖了,为官家分忧正是我等做臣子的本份。”汪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