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人身后所代表的势力也足以左右这个王朝的命运。正因如此,两位皇妃所生的皇子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皇储之争。
其实,这场宫斗双方的势力差距颇为悬殊。
元妃的兄长萧奉先时任北院枢密使,他的两个弟弟保先为东京留守,嗣先为东北路都统,皆是位高权重,手握重兵。皇上对萧家人自然是颇为倚重。
而文妃萧瑟瑟虽然亦是皇族出身,其妹其弟皆和皇族联姻,妹夫正是抚南司都详稳耶律余都。但和元妃一门相较,其实权和地位皆不可同日而语。
但文妃所生的皇子、晋王耶律敖卢沃不仅是长子,且武艺高强,为人仁厚,素有贤名。这令他被朝中不少大臣视为储君的最佳人选。
其实,耶律敖卢沃本无意争夺储君之位。
辽国自立国以来,虽一直学习汉文化,并借鉴汉人制度确立了皇位继承制。但自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开始,辽皇的皇储制度就从未遵循过立长不立幼的中原传统,而是能者居之。
所以,耶律敖卢沃虽然身为长子,却并没有成为储君的法统依据。但他的存在依然被视为对皇储之位的最大威胁。
尤其是在元妃之子、秦王耶律定和他身后萧氏一族眼里,耶律敖卢沃就是他们夺取皇位的首要障碍。
所谓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,平民臣子尚且如此,何况是关乎皇位之争。
于是萧奉先兄弟三人与元妃密谋之后,率先发难,诬陷文妃与其子一直在暗中密谋篡位。还言之凿凿,称耶律敖卢沃欲效仿当年的唐皇李世民,发动兵变,弑兄逼宫,夺取皇位。
一时间,“谋立晋王,尊立天祚为太上皇”的传言不断传到了天祚帝耳中,而元妃则借吹枕边风之际,向皇上哭诉“自己与儿子恐命不久矣”,继续扇风点火。
天祚帝果然信以为真,旋即下旨清剿“谋乱”一党。可怜,文妃蒙冤被赐死,其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