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路勤王人马消息不明。但二位可以去寻一个人,或许正是这兵书的归宿。”
“何人?”
“康王殿下!”
“康王?”武松问道,“他不在汴京吗?”
“据京城传来的消息,一月之前他已经离京北上,前往金营议和去了。但此后,却没了消息。有人说,他在磁州被宗泽将军拦下了,并未去到金营。”
“哦。”亥言道,“此消息可信吗?”
“我觉得可信。二位想想,倘若康王殿下真到了金营,怕早已成金人的人质,在两军阵前用来要挟我军了。”
亥言点了点,“李校尉是想让我等去寻康王,献上兵书?”
“正是。”李彦仙道,“如今汴京告急,情况难料。倒是康王正巧殿下不在城中。以他皇室宗亲的身份,振臂一呼,或可聚拢勤王之师,到时自然不缺领兵之将,这兵书也有了用武之地。”
听完此番话,亥言心里暗想,武松想将兵书交于李彦仙的决定,虽然多少有些草率,但如今看来,武都头看人的眼光还真没错。
这位李校尉不仅精通兵法,还顾大局,知轻重,果然是个人才,比那范致虚高出太多。
可惜,这样的人却身居低位,空有一身本领,却难有机会施展。
“李校尉不为私利,心系大局,令小僧十分佩服。”亥言打心底里赞道。
“诶,国难当头,万千百姓尚知同仇敌忾,我等行伍之人,食朝廷奉禄,自当责无旁贷。”
“那李校尉今后有何打算?”亥言问道。
“尽忠、保家、誓抗金贼,不求名垂青史,但求无愧我心。”
......
时局变化之快,的确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。也包括丁路。
在拿到李梦权的亲笔推荐信之后,他和袁淳风就马不停蹄,一路北上,直奔汴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