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之前,下官哪敢。”
“你装老实……说句实话,假!”
“对张相,下官是发自肺腑的崇敬。”
“装吧!进了官场,不管你是武人还是文官,不会装模作样,你就没法升迁。不会装模作样,你就会成为同僚、同袍眼中的异类。所以,继续。”
“是!”杨玄厚着脸皮道。
“你的脸皮……”张焕叹道:“老夫越发的看好你了!”
“脸皮厚,吃个够。”杨玄继续厚着脸皮,“当初在丈人家就是靠着厚脸皮,这才混到了饭吃,混到了娘子。”
张焕指着他,“周长史听到这话,怕是捶死你的心都有了。”
“女婿是半子,丈人舍不得。”
一番插诨打科后,张焕提及了正事,“你如何知晓南周君臣会低头?”
这事儿吧……
杨玄当初是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大宋。
靖康之变,金兵兵临城下。
那些往日慷慨激昂的臣子,此刻都变成了蒙口葫芦。
那些自称忠义之士的臣子,都在盯着皇帝。
最后,赵佶父子被送出去。
“南周开国便定下了以文制武的国策,多年来,武人成了过街老鼠,文人趾高气昂。
若是文人能文能武也就罢了,可为了应付科举,那些文人学了什么?都是些前人的话,以为凭此便能出将入相。”
杨玄觉得南周的局面无法改变,注定会成为某个强国的踏脚石,“文人可以用,但不能让他们与帝王平起平坐。”
“为何?”张焕问道。
“他们的能力支撑不了他们的野心,最终只会沦为笑柄。
而南周文人最喜标榜忠义,这是个祸患。
人缺什么,就会叫嚣什么。
装模作样也好,也得装作是忠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