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步筹备。”
“皇上,请三思啊。”
解缙、郑赐、黄子澄等人连忙喊道。
朱允炆摆了摆手,道:“二十万两足够了,诸位爱卿,可还有其他事要上奏?”
官员见状,一个个面面相觑,也不好再说什么。
皇上自己挖的坑,掉下去也怪不得别人。
礼部尚书陈迪出班,手持笏板道:“皇上,六月六日高考将近,然主考官尚无指定,还请皇上选定主考官,也好安排高考事宜。”
朱允炆微微点头,道:“礼部可有推荐?”
陈迪肃然道: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董伦,精通经史子集,身负大才,可为主考官。”
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,道:“这样吧,以董伦为主考官,以太常少卿高逊志、国子监祭酒杨士奇为副考官。至于批阅方面,则安排翰林学士方孝孺、侍讲学士姚广孝、国子监祭酒杨士奇三人统筹,具体批阅官员,以礼部、吏部中选入。”
“皇上圣明。”
陈迪施礼,退至一旁。
“即无其他事情,那便退朝吧。”
朱允炆起身,百官施礼,齐呼万岁。
坤宁宫。
马恩慧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炆,然后伸出手,用手背感知着朱允炆的额头,皱眉道:“不热啊,怎么还说起胡话来了。”
朱允炆抬手,握着马恩慧的手,认真地说道:“朕很清醒。”
马恩慧看着朱允炆,微微摇了摇头,道:“皇上是如何想的,二十万两,如何都不可能建造起报恩寺,难道说,这报恩寺,很小?”
朱允炆严肃地说道:“报恩寺存放无数忠魂骨,小的话,岂不是为世人笑话?朕心中的报恩寺,无论是规格,还是规模,都应为天下第一等。”
马恩慧脸色更难看了。
规模越大,规格越高,那意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