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百座之多,共有二三十万人,如果以汉制治之,则一府之地也。编户齐民。令男子服兵役,则能得数万汉军。有数万汉军,与大汗本部一起,岂不能压制住其他部落,等大汗在治内,去封建,命官吏,修甲兵,待天时,则能东征西讨,合蒙古于一,然后四十万骑,侧策马而南,即便是大明又如何抵挡啊?”
说到这里,张惠似乎全心全意的为辛爱着想。
其实张惠如果不是与周梦臣谈过话,也不明白这个计策的恶毒之处。
这个计策最大的问题,就是没有经济基础。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这一点,不是这个时代人所能理解的。
辛爱如果能推行这个制度,他首先发现,自己没有足够的官员,其次他很快就会发现,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官员。原因无他,蒙古人是全民皆兵。管民就是管兵。下面的官员一个个上马管兵,下马管民。这是什么?
这是军阀。
与部落首领又有什么区别?
如果不想下面的官员如此,他就派出官员相互制衡。于是他发现他养不起庞大的官僚集团了。
毕竟蒙古产出薄弱。一场天灾,就要南下劫掠才能生产。他又增加了这么多的脱产者,凭借草原上薄弱的经济怎么养得起啊?
而且他即便能勉强养起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,但是内部的互相制衡之下。就会影响到对外的战斗力。那时候的蒙古人的战力比腐败过的明军,估计也强不了多少。
总之,一句话。蒙古这么多大汗,也不是没有人杰的。最后还是选择了这种政治制度,不是他们见识不足。而且其中愚者根本不晓得其中奥妙,只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而已,其中贤者有能力改变,却知道其中奥妙,知道在草原上行汉制,不过是一个画饼而已。
而辛爱的政治水平,是不足以堪破其中的道理。
于是他听了张惠的话,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