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是来送死而已。有什么了不起的。”
萧芹说道:“正因为是明知必死的之事,还有人来,这才是周梦臣的可贵之处,我记得即便是周尚文也没有将夜不收放出二百里外。”
每一道狼烟都是数名夜不收的性命。
他们一般是二三到四人一个小组,带着足够潜伏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粮食,在草原深处隐藏下来。并收集可燃物,等鞑子大军路过,点燃狼烟。向后面报信,在他们十几里外,会有另外的观察小组,同样也是潜伏小组,当这里将消息报出来的时候,他们将也会点燃狼烟将这些消息传递到边墙去。
只是夜不收,死伤太过惨重了。 无他,这样发出消息。几话将自己暴露在鞑子大军之下,很难有活下去的可能。
而且这种将夜不收放在二百里外的举动,边军已经很少做了。无他,这对士卒考验特别大。因为在外面潜伏,这全靠自觉。草原上这么大的地方,又是事先找好的潜伏地点,如果他们不自爆。鞑子很难发现的。
不发出信号,回去之后,说没有遇见。只要统一口风,后面也很难查证的。
所以在这里的潜伏的夜不收,必须忠诚而且有能力。毕竟而今野外猛兽不少,能在野外宿营十几日到一个月,能力也是要过硬的。
即便是周尚文也没有这样大规模运用夜不收。
萧芹随即冷笑一声,说道:“以为这样就能知道大军所在,传令下去,抽出千骑,拉网过去,凡是遇见明军夜不收皆杀之,然后将他们的狼烟点燃。我倒也看看,周梦臣有什么办法的。”
“是。”身后一个人立即答应一声。随即下去传令。
于是,大同北方百里的宽面之上,一道道烽烟就好像是通天的柱子,悬挂在天边。
整个大同呼吸都紧张起来了。
谁都知道鞑子来了。
周梦臣与大同的文武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