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时候正是春天的尾巴。桑干河的水流到了一年最低的时刻,虽然不至于搁浅,但也行不了大船。杨继盛只能乘坐一个座比乌篷船稍稍大一点的小船,晃晃悠悠的向西而去。
一路到了御河流入桑干河的地方,才转到向北。
这御河,就是当年正德皇帝从此到大同,因此才有了御河的名字。
这一条河更是在大同城下流过,与十里河一起成为大同周围重要的灌溉水源。
这个时候,水位很浅,也只有杨继盛的船上在河上。
此刻的杨继盛却看见了一个壮观的场面。
他远远的看过去,就田间架起了大鼓。无数百姓光着膀子,手中拿着农具。听着鼓声的命令,就好像一条线一般,整整齐齐的向远处走去。
这是在春耕。
周梦臣紧赶慢赶,也不得不承认,有一些迟了。
所以,要抓紧时间,将耽误的时节给补上去。
周梦臣与官员乃至于百姓中的老农一个个商议,最后才想起了这个办法。看上去就好像是打仗一般,所有人的都一律军事话管理。对与大同外围的土地暂时放弃,暂时想将大同周围,十里河御河这一带的土地全部种上。
也就是说,周梦臣查抄的五十万顷,其实没有可能在今春耕种完的。
周梦臣为此又重新下了放田令。
也就是说,任何人见到土地没有耕种,在官府报备之后,都可以耕种。如果土地是官地,则可以向官府申请佃种,官府收田租。如果是私人,官府在其中调节,让种地出一笔钱,算是补偿田主。
至于田主不愿意。那就按大明律来办。
大明律对于土地撂荒,是有惩罚的。当然了,大明律很多东西,都已经成为一致空文,但是周梦臣愿意,还是能拿来用的。
总之,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让大同春耕尽量多耕种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