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士卒,几乎一步一岗,手中高举火把,一根根火把将这里照的犹如白昼。
孙承恩来了之后,并没有先问话,而是先看文章。
孙承恩先看了,手中的底稿。
只看这一篇八股文,做得很是老辣。言语也很到位,但是内里空洞无物。
当然了,八股文写不出来什么东西。但是还是能看得出来,但是这种样式一样不差,但是内容一句没有,味同嚼蜡的文章,在可中与不可中之间。运气好了,就中了。运气不好,就中不了。
孙承恩又看了崔奇勋的文章,只需一眼就知道,这是崔奇勋写的。
之前说过,八股文很容易从文风看出人学问与底蕴。而同一时间,同一个题目,同一个人写的两篇八股文,是的的确确的姐妹篇,更是瞒不过人。可以说一眼就扫出来了。
随即周梦臣的文章。
孙承恩看得眼前一亮。
周梦臣虽然是收着写,尽可能符合程朱理学与格式。但是周梦臣毕竟不是大明人,很多觉得理所当然的思想,在大明这里就有标新立异的感觉。毕竟后世常说的良心,早就成为一个很常用的词汇。但是在这个时代,讲这个的妥妥是王守仁的信徒。
周梦臣文章并不是没有毛病。
在孙承恩来说,还是欠了一些打磨,同样是可中可不中的范围之内。
如果考官扣细节,周梦臣很有可能过不去的。但是如果考官更注重文意,或许周梦臣就过去了。
可以说在孙承恩看来,周梦臣的文章与崔奇勋的文章,是同一水平的。
看了这些,他内心之中就有底了。
今日之事,应该不是周梦臣办的。
陆焕几步过来,在孙承恩说道:“大人,我已经查清楚了。崔某人正是翟汝俭的这老师。”
孙承恩看着陆焕,说道:“知道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