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想在刘备回来之前将公孙瓒狙杀在渤海。
历史上他做得很成功,数次击败公孙瓒于冀州、青州、幽州等地,双方打了七八年,最终在易京将强大的公孙瓒困死。
当时公孙瓒受到刘虞的扶持,统领步兵和骑兵大概两万,后来青州黄巾复起,聚众三十万,被他攻破,俘虏大部分人马和辎重,因而实力大增,不再听命于刘虞。
而袁绍因为初得冀州,还没有消化,只有数万人,实力远逊色于公孙瓒。
双方实力悬殊,最终由于公孙越的事情而爆发冲动,导致早期一直是公孙瓒压着袁绍打,一直到界桥之战,龙凑之战,鲍丘之战几次大战,才将局势扭转回来。
但此时却是两级反转。
袁绍得到了王芬的全部遗产,所以一开始就拥有了接近官渡之战时全盛时期的冀州兵力。
公孙瓒的基本盘是前期刘虞扶持他的两万步骑,以及青州黄巾。
结果刘虞现在在洛阳当皇帝,青州黄巾全归了刘备,其中精锐目前都在前线,所以实力比之历史上可谓是差了太多,根本不能和袁绍一战。
不过公孙瓒有一点好,他虽然不知道他原本的步兵队伍全都被好兄弟刘备弄走了,可他还有另外一个基本盘,那就是他不像历史上那样与周围的异族关系极差,除了有过造反经历的丘力居以外,他跟鲜卑乌桓关系都不错。
毕竟以前是为了升官崛起,才拼死跟他们战斗。现在不仅能升官,还能发财,那为什么还一定要跟他们打死打活,大大方方做生意,维护好关系,利用他们的兵力做事难道不香吗?
可总归是外人,需要花钱雇佣。
因而关系好是关系好,却不能作为常备部队,所以在大量步兵归属于刘备之后,只是看起来公孙瓒实力大幅度削弱了而已。
但只要开战的时候,立即就能从北方调集数万骑兵南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