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帮老少爷们,不但爱听相声,更加懂相声。
说一句“遍地相家”,也就是行家,应该都不好反驳。
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卖脸卖骚,在别的地方可以,甚至在四九城都可能有人捧。
但在津城,在津城人眼睛,指定不行。
想要掌声?
可以。
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,上台使一段尝尝先。
有大包袱更好,没有大包袱,小包袱也成。
但是。
逗哏的三翻四抖,捧哏的别洒汤漏水。
垫话、瓢把儿、正活、攒底的梁子,也就是架构得完整。
你要使柳活儿,那夯头得正,也就是嗓子得亮。
你要使逗活儿,那嘴里不能嗑巴,嘴皮子得利索。
你要使腿子活儿,那发托卖相,你得有模有样。
总之。
你要想在津城的舞台上糊弄人?
喝倒彩,咱丢不起那人。
咱干脆一步到位,直接轰你下台。
倘若你手里有活儿,真能让我们听出味道来?
那场内我送你掌声,场外我替你扬名。
半点不含糊。
谁让咱是津城银呐,就是介么讲究!
所以,相声门的老话便是:外地学艺,津城扬名,全国赚钱。
有了津城的老少爷们点头,那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,全国你都去的。
当然,这么一论,甭想了,压力全落在演员身上。
只要传统行当,无人不知津城的舞台,地是最滑的。
太难演了。
胡炎不知道往年德芸社的省亲专场是什么样子,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期待。
前门把完点,转身进后台。
“师爷过年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