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大隋说书人 > 415.事在人为

415.事在人为(2 / 6)

狐裘大人是对的。

河东之难,难在秋冬。

连他在坚定了去河东的信念时,都没敢说自己能救的了所有人。

不可能的。

河东之罪,是战之罪又非战之罪。

这個年头的农业生产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讲,是无比低下的。若现在能有别的现代穿越者来到这边, 听到了这些名垂千古之人在那聊河东的情况时,可能会忍不住问上一句:

“错过春耕种粮食,那换种别的不就好了?”

是啊,放在现代人那, 初春种麦种稻,春夏种玉米, 或者是阳历5月去种高粱不就好了?

何必这么难?

但实际上并不然。

首先, 现代科技的种子,是一代一代进行了人类地域不同、环境不同,为了优化而进行过基因改良的。

就单说高粱,高粱分早熟和晚熟品种。通常早熟品种,要在第一积温带,5厘米厚度的耕地温度恒定在10到15度时才能发芽。晚熟品种则适合第二、第三积温带温度上升到适宜条件时播种。

这是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。

可是,现在马上就要三月份,按照阳历年的说法,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下旬了。高粱的早熟品种最佳播种期已过。

而晚熟高粱种到现在还没出现呢,那是千年之后的事情。

怎么办?

没得办法。

其他作物也都是如此。

现在不是21世纪,甚至连明朝的小冰河期还没到。

按照科学的说法,隋唐时期的气候,严格意义上来讲,才是整个北半球天气刚刚“由寒转暖”的开始。

所谓的开皇、贞观、武周、开元这些大治之世,百姓能吃饱穿暖如此富足,都和气候脱开不了干系。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风调雨顺对一座王朝的重要性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