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部队的关系更加的密不可分起来,连成一块不可切割的整体,继续以原有的稳固的三角形防御体系拱卫整个根据地。
在晋察冀特别实验区成立之前,丁伟的新一团主力部队已经完成初次的扩编和蜕变,扩编为新一团根据地野战集群,其中包括炮兵部队,机动野战军,直行车作战部队,以及铁三角钢盔野战军等等。
各路精锐组合起来兵力已近万人。
李云龙的新二团同样也完成了扩编,扩编为新二团根据地野战集群,其中包括铁三角钢盔野战军,装甲兵部队,炮兵部队等等,精锐部队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万人。
至于孔捷率领的晋西北抗日独立第一支队,在得到进一步的扩变之后,下辖的五六个团。
每个团的兵力,单独一个拉出来讲,那就是曾经兵强马壮的一个晋绥军358团。
兵力上绝对不比楚云飞的一个加强团少,至于装备水平和战斗力上,那更是没得说,楚云飞来了也得胆寒三分。
如此,特别实验区成立之后,孔捷麾下林林总总的各路精锐部队总和在一起,即便是比起鬼子齐装满员后将近三万兵力的关东军14师团,也多出一倍有余。
第一次得知这个具体数据的时候,别说是其他人了,即便是孔捷自己也吓了一跳。
前些时候由于革命形势的艰巨,八路军开始提倡精兵简政,想当初这精兵简政的思路还是孔捷率先提出的。
一支队自然也做了榜样。
可谁曾想,这两年下来,说好的精兵简政,部队的规模却是越发壮大,精锐主力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。
当然,效果也是达到了预期的情况。
精兵简政是为了减轻根据地的负担,凝聚部队,以使部队战斗力更强。
这在当时的情况看来的确是最适合的政策。
当时各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很差,部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