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。
前者很简单,因为余乾之前就有零散诗词的铺垫,加上那首水调歌头直接将他推上了巅峰。
尤其是余乾当时只写半阙的这份骚操作,让多少人心心念念余乾。
这么说吧,那些天,太安城的绝大部分文人掀开被子都能觉得余乾在里面写诗。可以说是相当恐怖的名人效应。
就比如现在,景王李钦那边可以说是围了最多的文人。
上次余乾兑现自己的承诺,不仅将水调歌头的下半阙交给李钦,更是将下半阙的署名权也公然的放给他。
李钦最后自然是顶不住这样的诱惑,承认了这文抄公之举。一时之间,声名大噪,可以说是一夜,这位景王李钦的名头就在文人群里再次炸裂开来。
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盛状,文人们都围着李钦在那各种恭维。后者听的那是满脸潮红,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。
说实话,这给李钦整的这首诗真的像是他写的一般,沉浸而不能自拔。
他也体会到了当世文豪,诗仙的快乐。
而那些文人也根本不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,顶多有部分人会怀疑这李钦为何文学素养拔高的这么快。
因为在文人世界,不可能把这种能流传千古的诗词的署名权给让出去。什么高官厚禄都不能换的那种。
所以他们就不可能想到余乾会无所谓的送出去,李钦厚颜无耻的接下。这种肮脏的交易,简直就是文人之耻。
所以,尽管现在余乾不跟这些文人玩,但是他们总会不自觉的将视线聚集在余乾身上,偶像光环实在是太重了,挡不住的。
至于那些武将就是纯粹的佩服余乾的修行天赋,不到二十岁的四品巅峰,放在军中那就是当做军神来培养的存在。
坐在高位上的李洵,包括一些大臣以及褚峥都看见了余乾的突然离席。不过暂时倒也没觉得有什么该怀疑之处。
他们目前还不会朝不该想的方向想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