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锦帆眉头微微一皱,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方乐。
在他看来,他的这个提议方乐应该会同意才对,甚至应该会很欣喜的同意,没想到他却碰了一个软钉子。
论文对医生来说,重要程度不亚于临床操作,甚至就长远而言,还要比临床操作更重要一些。
纵观各大医院的专家主任,学术权威,医疗小组带头人,甚至是医学院里面高职称的教授,哪一位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。
如果论文写的好,医学生完全可以走学术型路线,专门做调研,做分析,不需要下临床,依旧可以很牛逼。
而就医疗现状而言,很多医疗政策,医疗制度,其实都是学术型医生参与制定的。
八九十年代,国内的论文制度要更为粗糙一些,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刊物难上,论文发表的难度要比后世难得多,特别是想要发表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期刊,难度更大,不仅仅需要论文写的好,还需要有人推荐,要有关系,要有门路。
因而在八九十年代,一些上级医生剽窃下级医生论文,导师剽窃学生论文,或者帮学生写论文发论文的事情屡见不鲜。
郑锦帆之所以觉的方乐会同意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方乐只是实习生,医学新人,要关系没关系,要门路没门路,而郑锦帆则是麻省理工大回来的博士研究生,在国外那边不仅仅有同学,还有导师,有着自己的圈子。
这个关系圈哪怕是韩胜学也比不过。
西京医院对郑锦帆的重视,并不仅仅在于郑锦帆本人,也在于郑锦帆的圈子。
九十年代,国内的医院想要邀请国外专家过来,难度更大,放眼全国,能够邀请到国外专家做飞刀的医院也就协和等寥寥几家而已,西京这边都没有什么渠道。
而郑锦帆作为海龟博士,在国外是有人脉的,要是能通过郑锦帆邀请到米国一些领域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