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蒂夫眼中蓦地浮起惊愕之色,但他张着嘴巴却发不出任何声响。
“我们应该信奉的原则,是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。既然明明做了那么多的事情,凭什么不能拿到与之相匹配的报酬呢?为什么非要有人吃亏才是英雄?为什么英雄就非要吃亏呢?长此以往,还会有人愿意做英雄保护世界吗?
会不会有朝一日,有能力的人宁愿袖手旁观也不愿出手,因为他的情况不允许招惹更多麻烦?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不求回报,只是其余人也不好意思要求回报,那最后只会让原本应该出手的人数越来越少,直至最后无人愿意出现,
你们这样,可是给后来者开了一个极其不好的头啊!”
一番连问,史蒂夫完全哑口无言。
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,洪非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。
《吕氏春秋·先识览·察微篇》中有一则故事,名为“子贡赎人”。
鲁国有这么一道法律: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有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,那么只要能够将这些人赎回鲁国助其恢复自由,便能从国家处获得补偿和奖励。
孔子的学生子贡将鲁国人从他国赎回,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与奖励。
子贡,名为端木赐,孔门十哲之一,同时也是儒商的鼻祖。他经商有道,钱财丰厚,因此并不在乎区区补偿与奖励。
然而,孔子得知此事后却批评了他的做法。
取其金则无损于行,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。
意思是说,你领取了国家的补偿奖励并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,但你拒绝之后,鲁国就不会再有人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。
为什么?
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丰厚的身家,子路拒绝了补偿和奖励,后来人自然大多不好意思再接受,可不接受他们又损失不起,于是只好一开始就不花钱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