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成功此刻已经下定决心,在今后的作战中多把郑经带在身边,言传身教亲自指导。
比起腐儒的说教,郑成功更相信这种实在的方式。他不可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走他的老路,如果崇祯末年没有那么大的震动,郑成功很可能还在南京的国子监里做着监生。这对一个致力于做大事的人来说,可不是一件好事。
安稳的日子过得久了,整个人就会尽显疲态丧失进取心。
还是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更能够激发人的斗志。
“父王,张本兵说近来扬州的虏兵调动频繁,似乎要有大动作。”
郑经搀着郑成功在守备府的小花园里散步,一边走一边和声说道。
“扬州?”
郑成功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。
虽说乃是运河沿河重镇,但军事意义其实一直不是太重要。至少跟镇江这样的门户相比,地位要差了不少。
他之前之所以选择先去攻打安庆,就是因为安庆的清兵更强更多,只有打下了安庆他才能睡个安稳觉。
可现在看来,扬州方面他确实疏忽了。
“张本兵可说东虏是从何处调的兵?”
“听说淮安府、以及浙东一代都有。”
郑经仔细思忖了一番道:“浙东一代不用想,肯定是郎廷佐、管效忠、施琅几个奸贼的兵马。至于淮安府,孩儿一时还猜不出。”
郑成功默默点了点头。
别说郑经猜不出,他其实一时也猜不透。
要说清廷在江南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南京、杭州一代。淮安、扬州的兵马应该不多的。看来还是有些细节的问题他了解的不够透彻,日后还需要加强情报的搜集。
“经儿,若让你领兵你觉得先打安庆好,还是先打浙东各府好?”
不知怎的,郑成功就是想问一问郑经对此事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