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写出望外的傍晚
骑着单车还有他和她的对谈
女孩的白色衣裳,男孩爱看她穿……”
余舒凡和邹珣都屏住呼吸了,直接醉过去的那种。
现场无论男女,都被这种词曲勾勒出来的画面感打动了。
哪怕听不懂汉语的几位小日子,也闭上眼感受这唱腔里面的表情和神态。
搞那么精细做什么,词曲就够了!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,越精细反而越容易导致感觉错乱。
大道从简!
所以唱完之后,中森忍不住星星眼:“最后这首我也要唱!歌词什么意思?”
等荆小强信手写出大概翻译,她直接靠荆小强肩头哼唱。
宫泽好歹也是灌了六七张专辑的“歌手”,不知道她的调音师是何方神圣,反正等听了中森唱的版本,就唉……我走……
眼不见心不烦。
荆小强也欢喜的直接安排美通一体化的现场实习课由中森来上。
这种精细,恰恰是国内目前最缺的。
如果新手们能从这个层面精细的抠字眼,推敲唱腔,能够养成很好的演唱习惯,起码不会变成杨小娥那样的纯凭天赋瞎几把唱。
既然上了大学,还是要拿出点能够写论文的细节,才能让美通一体化有说服古典音乐界的东西。
须藤一听这理论就叹为天人。
她是古典音乐的死硬派,居然都听得有点心动。
这个与时俱进的道理没问题啊。
不能说科技发展、生活条件变化,音乐面对的受众就不变化吧。
是依旧把古典音乐留在高端人群贵族阶层,还是像荆小强说的这样尽可能扩大受众面,影响力更大,赚钱更多?
这种无产阶级最大化的理论,其实在欧美很难说通,把自由平等挂在嘴边的欧美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