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回圣上,臣……臣这里也有一份相同的奏章,同是出自庆王之手。”赵汝愚一边说,一边把自己的那份奏章,连同赵惇丢给他的那份,一同递给了旁边的太监。
随着旁边的太监把两道一摸一样儿的奏章递给赵惇,赵惇也只是装模作样的随意翻了翻,既然赵汝愚都这么说了,那么这两份奏章,或者说是赵汝愚那份,便不可能有假。
“朕向来看重庆王,毕竟,庆王乃是朕的兄长,朕相信他不会骗朕。如同右相你一样,都是朕最为信赖的朝中之臣,所以右相以为当该如何?”赵惇神情放松的问道。
“回圣上,臣以为,既然庆王只给圣上、及臣上了这弹劾刘德秀的奏章,就已经说明,如今在淮南东路的庆王,并不是很相信淮南东路安抚使叶青,若不然的话,庆王应该是第一时间告诉叶青才是。所以……。”赵汝愚几乎不给赵惇发问的机会,抢着话继续说道:“所以臣认为,刘德秀当年乃是左相韩诚举荐,那么此事儿,自然是绝不能让左相大人参与,而叶青虽是淮南东路安抚使,有判淮南东路官场的权利,但庆王的奏章,也已经说明,庆王担忧叶青跟刘德秀官官相护、沆瀣一气。而且臣也收到了这份奏章,臣如今又是居右相之职,所以请圣上下旨,由臣来判此案。”
“如此由你来判,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那边朕怕是不太好交代,当然,你身为右相确有其职权,可是否一个人单薄了一些?”赵惇这句话,看起来并不像是他发自肺腑的,倒像是在背诵别人的话语一样。
赵汝愚听着赵惇有些机械的话语,此时也并没有多想其他,何况赵惇所言也确实属实,加上他一个右相,手里虽有庆王给他的奏章,但确实是稍微显得单薄了一些。
心思急转的赵汝愚,趁着回话的间歇,在脑海里飞快的权衡着利弊,大理寺如同是叶青手里的司法衙门,决计不能让其参入进来,不然的话,到时候很可能如此功劳便会被叶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