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朝廷总是能够从文官之中,找到跟御前都统制有摩擦、有怨隙、不对付的官员来担任同统制、副统制一职的最佳人选,从而使得一路大军的战力,还未上沙场,就已经先陷入到了内讧之中。
如此这样的任命差遣之法,使得大宋朝的将领往往都很难在战场之上有所作为,要么是被文官担任的同统制天天上奏朝廷弹劾,要么便是在沙场用兵之际,完全不信任御前都统制的作战计策,纸上谈兵一样对着他不熟悉的战事指手画脚,从而使得整个大军,往往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应该有的战斗力来。
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这基本上是每一位同统制、副统制,或者是御前都统制率兵出征的常态心理,毕竟朝廷以武将为同统制,辅佐文官担任的御前都统制来率兵作战,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
所以如此复杂错综的任命差遣下,便造成了大宋朝的大军,还未出征时,就已经在内部出现了极大的不和谐的声音。
加上打仗本身就是用钱来砸的因素,物资、装备等等财物,同样也会成为御前都统制、同统制、副统制三人觊觎的对象,以至于大宋军队上是将领不睦、下是战马兵士羸弱,每次战败之后,加上朝廷风气重文抑武所使然,所以使得武将每一次都变成为战败而背黑锅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最为明显的便是当初的叶衡,内讧之下、朝中无人,于是乎他就成了要为战败负责的那个罪魁祸首,至于当初的同统制等文官,则是卸下了同统制之差遣后,该怎么逍遥还继续怎么逍遥,完全不受大军战败而影响其仕途。
“那倒不是,御前都统制是大人所担任,但同统制、副统制人选……。”副提刑使陈次山有些沉重的说道:“同统制一职朝廷差遣了监察御史李知孝担任、副统制人选差遣了大理寺少卿洪遵担任。”
或许之前陈次山等人,还不是很了解这李知孝、洪遵二人到底是何方高人,但辛弃疾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