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国事还尽捅娄子,而被头大不已的皇帝赵桓罢免了。
接替范致虚成为首相对吴敏乃是主战派。
在同宋两国才签署停战协议正携手展望美好未来的大背景下,吴敏为太宰这个任职安排本就只是权益之计。
其后,自认看懂了皇帝真实意图的臣子们就反复上书,弹劾主战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——李纲。
李纲已经被逐出朝堂,弹劾其人既是痛打落水狗的必然之举,也是为了牵出与其穿一条裤子的吴敏,最终还是为了彻底将主战派赶下台。
吴敏历经赵佶、赵桓两朝,常年在中枢出任要职,见多了大臣们的起起伏伏,自是非常清楚大宋朝堂争斗倾轧的残酷性。
其人就算自己不恋栈首相之位,也不敢轻去,必然要想尽办法保住李纲。
偏偏这李纲着实没法让人省心,其人到淮南没有多长时间,就搞出来大事。
颖州在行政上属于京西北路,不在淮南路宣抚使司治下,为了逼迫李成就范,朝廷才将颖州、蔡州和信阳军三地军队调动之权配属给李纲。
正常情况下,就算要杀人立威,也是在淮南路随便挑个没眼色的军将杀掉得了。
但李纲这死犟的性子就是不改,偏要杀掉驻地在颖州却对朝廷威胁最大的胜捷军统制焦安节。
结果,引发了李福造反的一堆烂事。
颍州乱兵入淮之初,吴相公还能勉强压得住。
但等到李福坐大,祸乱半个淮南路后,不仅处在平乱第一线的李纲因无力平乱而考虑一死以谢天下,远在临安朝堂之上的太宰吴敏也极为难熬。
言官多次弹劾李纲为军功而擅杀武将致民生涂炭无果后,便将火力对准了首相本人,一时间弹章堆成了山。
离首相之位已经不远的门下侍郎耿南仲也密奏天子,言“吴敏有党”。
耿南仲是少数能得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