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水浒新秩序 > 第七十七章 勇立万军韩世忠

第七十七章 勇立万军韩世忠(3 / 7)

但朝廷兵马被李成阻隔,牵一发而动全身,皆不敢轻举妄动。

而李成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傻大胆扯旗造反,为自己分担来自朝廷的压力,乃放任李福在自己的后背的搞事。

如此一来,兵力本来集中的淮南路便出现了大缺口,让李福部乱军得以迅速扩张。

李纲担心事态恶化而导致形势失控,只能如实上奏朝廷,请天子再降圣旨先稳住李成,再调集重兵围剿李福。

首相吴敏乃是李纲的政治盟友,其人同样不习兵事,却知道朝中政治斗争的严酷。

彼时,道君朝奸党基本被清除,大宋面临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却一个都没有解决,没了奸党,朝中众人的怨气便很自然地指向了并无殊功的首相。

吴敏本身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,为了保住李纲,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便只能尽力淡化李福部乱军造成的危害,并写信给李纲尽快平定动乱。

由是,淮南军情急如星火,临安朝廷却是稳如泰山。

等李纲勉强稳住李成后,李福部乱军已经扩张到了庐州、滁州等地,并裹挟兵马四万余人,表面实力已经远超李成。

数量如此庞大的乱军究竟能不能打另当别论,至少,内忧外患的大宋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再强行剿灭这么大的武装了。

若任由乱军继续南下,再渡过长江进入江南,形势将越发不可收拾。

两淮路形势糜烂至此,负有宣抚地方之责的李纲束手无策。

其人意识到自己真的要做历史罪人了,只能提前写出请罪书,准备万一事有不谐,便恳请朝廷降罪责罚。

到了那个时候,也只能一死以谢天下了。

没想到,前线却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意外的好消息:

李福率乱军东渡来安水,欲要攻击真州以取得渡江点。

恰逢裨将韩世忠率千余众迂回到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