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臣表达支持新君的态度,以换取个人富贵者的嗓门虽响,实际力量却很弱小,远远左右不了朝政。
政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的前提是争斗双方的力量旗鼓相当。
至少,在皇帝的偏袒下,弱势的一方能够扳倒强势一方才行。
不然的话,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度不对称,一旦真正触及核心利益,掌握绝对优势资源的一方就会掀桌子,直接以暴力消除分歧。
刚刚以内禅形式完成权力交接的临安朝廷虽然进入到了后赵佶时代,却还没有真正过渡到赵桓时代,新天子的地位此时实际并不牢固。
求幸进者若是不顾双方实力对比一味瞎闹,将原本有可能倒向新君的老臣都逼到了对立面,反而会坏大事。
到那时,谁跳得最欢,谁就会被复辟的道君皇帝拉清单。
天子始终不表态,“倒道派”掌握的力量严重不足,就不敢闹得太过火,只能翻来覆去老三篇,杀伤力严重不足。
而道君的亲信宠臣们则咬紧“以大局为重”,只要摆出一副相忍为国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同的态度,便可立于不败之地。
如此一来,刚刚炒热的政争似乎要陷入僵局了。
只是,政治斗争一旦开始,就不可能停下来。
今日放过了该整死之人,来日就会被这些人整死,你死我活之局下,谁敢停下?
政争如战争,正面对决打不赢,就不能出奇兵么?
实际上,在这波政争正式发起之前,就有人开始部署奇兵了。
大宋是文人士大夫过得最逍遥的国度,也是朝野分割线“最模糊”的王朝。
通常,朝堂上的政争刚刚开始,民间就能引发热议。
然后,又通过各种途径传到皇帝的耳中,进而影响天子对政争的裁决态度。
这次也不例外,东京留守司将帅失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