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水浒新秩序 > 第十七章 饶税改革及新舰队配置

第十七章 饶税改革及新舰队配置(5 / 7)

能只执行这么简单的任务。

实际上,随郭易简返回塘沽港的战舰仅有六艘,剩余的战舰则全部停泊于昌国县王英带人新开辟的军港之中。

而随后月余时间,大同帝国又陆续向明州昌国港派来数支小舰队。

不过,徐泽并没有因此而组建新的舰队。

大同帝国全取燕平和辽西走廊后,除了东京道的耀州和辰州两地,原本大辽帝国的不冻港全部纳入大同海军的掌控之下。

有同金两国盟约的限制,金国既不敢挑战大同的海上霸权,也是真的没有实力和技术发展海军。

如此一来,大同四大舰队中编制最庞大的渤海舰队便失去了用武之地,继续在渤海保留庞大的舰队就是极大的浪费。

而随着大同对日本和高丽事务的深度介入,一再拉偏架的结果就是两国政治结构产生了严重裂痕,内部纷争不断。

高丽国主王楷登基时仅十三岁,治国大权由其外公李资谦独揽。

但李资谦显然不满足“专制国命”的地位,还想更进一步,开京的街巷中已经在流传“十八子(李)将王”的谶语了。

为了达到谋朝篡位的目的,其人一面紧傍大同帝国不断出卖本国的利益,一面抓紧时间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。

由此,又导致其国政局更加紧张。

但在同军的强大压力下,高丽的内部矛盾目前还捂得很紧,主要表现为统治高层的权力斗争,多方力量都要看大同帝国的眼色行事,暂时没有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。

高丽东面的日本则完全不一样,白河法皇多年来肆意操纵权柄,导致其国新旧贵族的矛盾已经公开化,只差合适的时机爆发而已。

其国内部各整治势力获得大同帝国的“真诚帮助”后,均感到自身实力已壮,从开始试探到大打出手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。

结果,各方自然是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