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成能够在泽州快速扩充实力并打下相对坚实的基础,孔彦舟功不可没,其人也因此“大功”,小小年纪就得了李成的倚重。
傅庆则是卫州本地窑户,成长经历与李成有几分相似。
同军控制河北路后,原本护卫京畿的卫州一下就成了前线重地。
为应对同军强大的压力,朝廷在怀、卫、滑三州和安利军大肆招募效用士。
傅庆便是那时应征入伍,之后便展现了敢于亡命的天赋,多次执行别人不敢执行的侦察任务,逐渐在卫州宋军士卒中积累了不小的名气。
李成驱逐怀州兵马进入卫州后故技重施,逐步控制两州的官军,此举自然遭到了部分军官的强烈抵制。
傅庆审时度势,认为李成是个能成大事的人,果断抓住机会,鼓动士兵以讨赏为由向各部的军官施加压力,帮助李成顺利掌控两州部队而被后者委以重用。
这几年,大宋屡屡败于大同,国势急剧衰落,对内的压榨却越发严酷。
而各地文武官员经历中山府陈遘、代州郭仲恂等事后,也逐渐认清了教主道君皇帝的凉薄,尽皆选择明哲保身。
当官的不管事,地方上匪夷所思之事便层出不穷,头脑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看出大宋亡国迹象尽显,野心之辈的机会已经来临。
孔彦舟、傅庆等人能力皆不及李成,野心也稍逊,却都清楚赵宋这艘破船就快要沉了,而李成则是符合他们期待的新船长。
尽管后者这艘小船也很破,但至少能载他们一程,先过了眼前这个阶段再说。
得众好汉相助,李成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掌控上万兵马,能不能打暂且不论,至少做到了号令基本统一。
赵宋朝廷发现卫州“数万大军”隐隐失控后也慌了神,一套加官进爵的老套路下来,反让李成、孔彦舟、傅庆等人愈发看清了朝廷的软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