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不投降都一样,王黼没心情管这桩乌龙事件,赶紧找到知县询问缘由,方才知道这段时日因传言造成的大逃亡。
其人在隆德府待了那么久,自是知道兵变早已被控制,但仍不敢久留,在修武县稍作调整后,又赶紧启程前往卫州。
卫州倒是没有怀州这么乱,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乱。
使团到达获嘉县就被驻守的宋军拦了下来,不允许同军官兵入境。
同军护卫官兵的主要任务是将使团安全送到宋军手中,并不是攻城略地,任务完成便退回了河东路。
但等王黼出示印信,要求守军立即送使团过河的命令却遭到了拒绝。
理由是卫州形势严峻,一切重大军政活动必须听从河北路招捉使的统筹安排。
王太傅身居朝堂,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“河北路招捉使”。
很明显,这个不伦不类的官职是使团出发后的这段时间才设置的,而担任此职者正是河东骁将李成。
其人因收拢溃卒且挡住乱民入京有功,被朝廷授予河北路招捉使,升官速度令人瞠目结舌。
虽然赵宋在河北只剩下了两州一军,辖区小得可怜,“招捉使”这官职也不是正规编制,一听就草鸡得不行,但李成手下的万余兵马(对外号称三万)却是实打实。
不说李招捉在河东路屡屡阻击强敌,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仅凭这么强大的一支武装出现在与开封府只有一河之隔的卫州,朝廷封其一个右武大夫防御使以安抚其人,无论如何都不过分。
要说李成也确实是个人才,不仅勇力绝伦,能挽弓三百斤,而且治兵颇有一套。
其人以襄垣县兵起家,号令甚严,整个河东南路诸军唯有襄垣县兵能响应宣抚使的征召及时聚齐,就可见一斑。
李成深知乱世之中手下军将方是立身之本,不仅治军严,而且对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