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水浒新秩序 > 第三章 大计需百年

第三章 大计需百年(2 / 7)

因为远离中枢而畸变成更加反动的力量。

想要实现庞大国土的有效管理,既需要在完善官僚体系上做文章,培养更加踏实敬业的官吏队伍,更需要改进通信和交通手段,缩短帝国中枢到边疆的联动时间。

向来注重基层有效管理的大同政权从建政之初,就高度重视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更新迭代。

在陆地上,同军推进到哪里,工程营就将道路修整到哪里(县一级交通干道)。

在大洋中,孟康带领的造船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,大同海军最新的风帆战舰满帆行使,比赵宋耗费人力的车船还要快。

在民政事务上,各地共建会组织民力的主要任务也是兴修道路和水利,让县至村一级的道路更加宽阔和平整。

可这些手段都没有超越时代,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。

风帆舰船仍极度依赖季风和洋流,没有完善的海图便不能轻易开辟新航线。

受车型和道路交通条件限制,即便挽马还有余力,也没有人敢在人马并行的道路全速驾驶马车。

而相对于传统马车,铁路配轨道车技术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。

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更小,意味同样的牵引力,可以有更大的运载量;而专车专道,又意味着更快的行车速度和更高的运输效率。

实际上,轨道车的出现也没有超越时代。

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秦代,善于开拓和创造的华夏先民就使用了木轨马车技术。

尽管后来因为战乱而失传,但至少证明了这项技术的门槛并不是很高。

事实也是如此,还在梁山开创时期,徐泽就指导张岭煤矿的矿头张田在矿井中使用了木轨和矿车。

后者摸索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就成功掌握这项初级技术。

其后,经过十几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,轨道车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