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奇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奇阁 > 水浒新秩序 > 第二百二十二章 死不瞑目阿骨打

第二百二十二章 死不瞑目阿骨打(5 / 8)

使两国交战期间,双方的贸易往来也没有中断过。

两位心腹重臣虽然都没有明确说战与和,但倾向性已经很明显了,李乾顺也不是犹豫之人,略作思考后就做了决断。

小半月后,夏国御史中丞芭里公亮随石秀返回燕京,并奉表大同正乾皇帝。

“臣乾顺言:七月十九日,上国遣行人司副司首石秀等赍牒奉宣……

臣与辽国世通姻契,名系藩臣,辄为援以启端,曾犯威而结衅,既速违天之咎,果罹败绩之忧……

下邦无胆冒犯上国天威,即刻退出代守之土……

自今以后,凡于岁时朝贺、贡进表章、使人往复等事,一切永依臣事辽国旧例……

以上所叙数事,臣誓固此诚,传嗣不变,苟或有渝,天地鉴察,神明殛之,祸及子孙,不克享国。”

如同夏国君臣想不到攻势正盛的金军为什么会突然收缩防线一样,徐泽也没想到又痞又赖的夏国会畏惧大同天威至此。

竟然一战未战就吐出大片领土,还主动向大同上表称藩。

不过,在灭掉赵宋至少取得赵宋大半江山之前,徐泽并没有用兵夏国的打算。

没有全取中原获得天量的汉人做基数以同化夏人,并培养出大量基层官僚以消化夏地之前,就贸然打下这份“负资产”实为不智。

既然李乾顺如此有眼色,徐泽自不会对其穷追猛打,当即应允了夏国的称藩之请。

并下诏于夏国左厢神勇军司弥陀洞、大同麟州连谷、河清军连夏(计划中的新筑之城)三地开辟榷场,以增进同夏交往,互通有无,维系双边繁荣。

夏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,虽然辛苦大半年扩张的领土全吐了出来,但得到了此世最强的大同庇护,至少不用再担心有灭国之危了。

正乾皇帝不像金人,并不穷究辽帝的去向,还在两国边境开放榷场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